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小組名單

第五組

組員:

詹雅雯
洪慧娟
林宥村
黃琳祐
阮俊維
張耀文
宋宗憲
鄭至哲

採訪對象:

鄭翠芳

來自:

印尼

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

認識阿芳姐姐

11月17日那天是我們第一次見到阿芳姐姐,原本我們都以為會不好溝通,大家帶著 一點點害怕的心情去見阿芳姐姐,但是見到之後,哇。。跟想像中的不一樣,阿芳姐姐
好親切,也一直對我們問的問題熱情回答,在和阿芳姐姐聊天的過程中,了解阿芳姐姐
                  平時白天是做什麼職業?來到台灣幾年了?等等之類的問題。
而且阿芳姐姐的中文說的好流利,感覺不像印尼人,聽阿芳姐姐說,剛來台灣時,都還
不習慣台灣的口味,就連煮的菜也都不會,但是現在他已經會很多到樣菜。。
應該可以辦桌了吧!!!哈哈
還有阿芳姐姐說她還是印尼客家人,跟我一樣。哈。。
我們去的那天因為阿芳姐姐在上電腦課,我們也不好意思耽誤她太多時間,所以我們就先走了。
           阿芳姐姐上課時的情形
和阿芳姐姐聊天時

阿芳姐姐正在跟我們說他的事情

親切的阿芳姐一直跟我們聊天


我們很期待下一次還可以看到阿芳姐姐。



台南著名小吃

台南著名小吃

擔仔麵↑↑

鱔魚意麵↑↑

棺材板↑↑

虱目魚湯↑↑

周氏蝦捲↑↑

米糕↑↑





台南

台南是一個純樸的地方,以農業耕種為主,人們也都充滿著人情味.
台南的小吃.古蹟.景點都有獨特的風味.
台南地區包含台南市和台南縣

 
台南市地理位置


台南市位於台灣西南沿海地帶,東經120.03度、北緯22.55度,被台南縣包圍著,台南市面積約為175.6456平方公里,台南市行政區域劃分為安平區、安南區、東區、北區、中西區、南區等6區域;台南市舊稱府城、莿桐城、鳳凰城,是漢人在台灣本島最早拓殖的地區,曾為台灣首府約200年,台南市至19世紀末期一直是台灣政治經濟文化之重心,由於這層歷史淵源故台南市古蹟名勝特多,有文化古都之美稱,更是全台第四大都市;台南市花為鳳凰花、市樹為鳳凰木、市鳥為喜鵲。
 台南市↑↑



台南縣地理位置台南縣位於嘉南平原中心,依山面海,東臨中央山脈的前山地帶,西臨台灣海峽,北接嘉義縣、市,南與台南市、高雄縣為界。全縣面積2,016平方公里,人口共計108萬人,主要河流由北至南有八掌溪、急水溪、將軍溪、鹽水溪等河川,白河、珊瑚、曾文、尖山埤、虎頭埤、南化等水庫羅列其間,山明水秀,風光明媚。
台南縣↑↑
台南的發展經歷:

荷蘭人據台時期稱今安平為「台窩灣」,台窩灣對面西海岸地區為「赤嵌」,我國明代地圖則稱「大冤」。「閩書島夷志」、陳第「東番記」均稱「安平」為「台員」、「大員」,其語音都和「台灣」的閩南音相同;而西洋方面,在十六世紀荷蘭人之地圖「台窩灣」指的是安平,十七世紀後英、美地圖有將Taiouan或Taivan或Taywan標示在今台南市中區者,可能是安平建了熱蘭遮城故以是名之,遂將對岸的赤嵌標示為「台員」。至康熙二十三年(西元一六八四年)清廷領台之後,在本島設「台灣府」隸屬福建省,「台灣」始被用來稱呼全島,享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盛名。

  至於「台南」一詞,始自光緒十三年(西元一八八七年)閩台分離,台灣設省,是年八月首任巡撫劉銘傳奏請全省劃分為台北、台灣、台南三府及台東一直隸州。民國九年(日大正九年、西元一九二O年),日台灣總督府把全省劃分為五州、二廳、四十七郡、三市、三百六十二街庄。至日據時代日人修築了台南新運河,在種種的建設下,看見了現在化都市的影子;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台南市產業以民生輕工業為主,漸漸地被台中、高雄等兩大工業區所超越,近年來台南市安南區設立台南科技工業園區,及近郊台南縣新市鄉設立南部科學園區等重大開發,台南的經濟重新復甦,並且與高雄成為雙核心的都會區。



  「台南」即是台灣南部之謂。而在光緒十三年(西元一八八七年)台灣獨立設省之前,現今台南市地區被稱「中路」,即「台中」之意,這種稱謂緣自於台南地區自荷據以來即為政、經中心,地位重要;康熙二十三年(西元一六八四年)台灣府下設諸羅、台灣、,鳳山三縣,今台南市境隸屬於台灣縣,位居其中。康熙三十四年(西元一六九五年)高拱乾撰寫「台灣府志」時稱「台灣縣」為「中路」;康熙五十九年(西年一七二O年)陳文達選寫「台灣縣志」時也說「...台灣為附郭,以其地居三吧之中,故又名中路。」當時以今台南地區為中心稱「台中」,過了新港溪以北稱「台北」,在二層行溪以南稱「台南」;這種在地理上不合理的說法,在乾隆末期時,趙翼首先指出其不合時宜,影響行政效率。道光年間姚瑩亦指出今彰化才是真正「中路」:「郡城雖云中路,實南偏也。」至光緒十三年(西元一八八七年)台灣建省,劉銘傳在其「籌議台灣郡縣分添改裁撤大略情形」奏摺中:才說「分彰化東北之境,設首府曰台灣府,附郭首縣曰台灣縣;將原有之台灣府台灣縣改為台南府安平縣」,次年正式改稱「台南府、安平縣」。「台灣之南」名符其實稱「台南」;但也意味著政經中心地位喪失,光緒十七年(西元一八九一年)次任台灣巡撫邵友濂奏改台北府為省會,台南府城之重要地位自是北移。

台南是台灣最早開發的地區,自荷據以來留下大量文獻史料,及全省首屈一指的古蹟文物,踏足台南大街小巷,發現霓虹燈下極現代化的裝潢,隱涵著不變的傳統,讓我們先從文獻資料上了解台南地區的點滴,再由圖片、照片印證史實,給人有更真切的認識。




台南旅遊名勝

台南謂為府城古都,古蹟名勝相當豐富,例如延平郡王祠、安平古堡、赤崁樓、億載金城、台南孔廟、五妃廟、十二佃大神榕、武廟等等,都是台南市歷史悠久、最能代表台南人文風情的古蹟名勝;台南道地的小吃也不容錯過,除了鼎鼎大名的擔仔麵、棺材板、鱔魚意麵之外,虱目魚粥、米糕、肉圓、周氏蝦捲、當歸鴨也可讓您飽足一番,享受完了台南美食,可別忘了帶份黑橋牌香腸、龍眼乾、安平蜜餞等當伴手禮喔!

延平郡王祠↓↓


安平古堡↓↓



大天后宮↓↓

台南孔廟↓↓

億載金城↓↓


五妃廟↓↓



台南旅遊行
民眾若是覺得一天的台南旅遊還不過癮,不妨可規劃兩天一夜的台南旅遊,除了導覽古蹟之外也可前往鯤鯓海水浴場、竹溪寺、台南中山公園、海濱邱茂園、台江國家公園、大天后宮等台南旅遊景點享受在地的台南生活。

               鯤鯓海水浴場↑↑

台江國家公園(台江生態文化園區↑↑

秋茂園↑↑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印尼峇里島旅遊景點介紹


北部地區景點介紹:

新嘎拉嘉酒店↑↑
新嘎拉嘉(Singaraja) 位於巴里島的北部港口中心,由於交通便利,一度曾為巴里島的中心。早在1848年荷蘭占據的時代,就是以Singaraja定為首都,比起現在的首府Denpasar早六十多年。自從機場在南部的Denpasar的機場開始修建後,Singaraja便失去像以前的風采。但身為巴里島昔日貿易和交通的中心,也許可以考慮從Singaraja開始一趟北部知性之旅。


耶沙尼溫泉(Yeh Sanih) Singaraja以東15公里處,有一個利用天然溫泉所蓋的溫泉游泳池,每個人只需要付約兩百盧比左右,就可以進入享受.在游泳池四周仍有許多餐廳,別墅,宛如人間天堂。

聖泉廟↑↑
聖泉廟(Tampaksiring) 聖泉廟就是廟裡面有聖泉,關於所謂聖泉的傳說也相當多。傳說在英特拉神和馬亞達那瓦魔王在正邪對戰時,英特拉神為了讓被魔王毒死的村名起死回生,以大地之杖另不死之泉(聖泉)湧出,進而使被魔王毒死的臣民起死回生,幫忙擒服魔王。廟裡的泉水由水池裡湧出,傳說中據有療效,島上的居民多在此請聖水回家祭拜,此地並且也設有泉水沐浴場。


 

象洞↑↑

象洞(Goa Gajah)象洞洞外岩壁上雕刻的五公尺四方大型臉孔,有人認為是魔女,有人認為是阿貢山,巴都山創山之神。但目前還是沒有定論。臉孔旁只有右手沒有左手,據說是印度教認為左手不乾淨的因素。洞窟的前面有一個相當大的浴場,左側男用,右側女用,水分別是由三尊神像中流出。 
羅威那海灘↑↑

羅威那海灘(LOVINA BEACH) 離SINGARAJA約8公里,從KUTA或UBUG也可以搭車抵達的LOVINA BEACH,擁有巴里島最寧靜的海灘,是潛水愛好者或對KUTA玩膩了的遊客最愛去的地方。 一面欣賞南洋海底風光,面對沙灘上的黑沙,是看慣了KUTA的白沙來說最特別的地方。這一帶還可以欣賞熱帶魚,尋找小珊瑚的樂趣,對更專業的潛水愛好者來說,這裡還有更優於其它海岸的潛水聖地。 對不會潛水的人來說,租艘小船到五六百公尺的海中看珊瑚也別有一番滋味。十多公尺深的海中,成片的珊瑚礁,讓你不用在水裡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壯觀。可惜是這一帶海流很急,對技術良好的潛水愛好這是個值得挑戰的地方,可是潛水初學者最好小心,避免進入該區。


中部地區景點介紹:
金塔馬尼火山↑↑

 
金塔馬尼(Kintamani) 海拔 1,500 公尺高的金塔馬尼,是島上最早的古王國和文明所在。山民至今仍保留若干古老的習俗,長老們依舊每個月一次在議事廳裡集會。皇室廟位於山嵐繚繞的高地,遠遠望去,頗有雲深不知處之味。

烏布(Ubud) 位於巴里島中心的UBUD,是全巴里島最有藝術氣息的地方,是巴里島聞名的藝術村。在烏布,眾多美術館,藝廊,還有許多畫家,藝術家或舞者都是住在這個藝術村裡。 馬斯(Mas) 馬斯則是印尼巴里島的著名木雕村,村內擁有許多充滿當地方特色的雕刻作品,在這裡有機會還可以親眼目賭雕刻家工作的情形喔。



南部地區景點介紹:

庫塔(Kuta) 巴里島人有個傳說﹐說海底住著魔鬼﹐也因此巴里島當地的人不太喜歡玩水﹐但對遊客來說﹐這可是世外桃園。庫塔最出名的就是海灘﹐可以在這大大方芳的穿著露到不能再露的泳裝﹐做日光浴﹐海灘上各式各樣的人穿梭﹐別有一番熱鬧得感覺。 KUTA海灘的沙顏色偏黑﹐和NUSA DUA或SANUR的海灘有些不同﹐但相同的都是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到此盡情的玩樂。黃昏時﹐長長的人影落在沙灘上﹐吵雜的小販也正收拾好打道回府之際﹐此時的KUTA海灘最美。 KUTA也是巴里島的SHOPPING天堂﹐古物﹐民間手工藝﹐銀飾﹐成衣店等等﹐若來海灘未準備玩水的用具﹐也有職業衝浪家經營的用品店。由於現在印尼盾和美金比相當划算﹐現在在印尼消費可真的是"撿到便宜"喔!!
庫塔海灘↑↑

登巴沙(Denpasar) 離機場僅十二公里﹐從雅加達搭BUS需要一天﹐DENPASAR是巴里島上最大的城市﹐約有十萬人口。DENPASAR是座充滿朝氣喧鬧的城市﹐旅遊機關﹐政府機構﹐銀行等圍繞市中心的PUPUTAN廣場﹐DENPASAR的旅遊服務處也在此附近。每週一至四早上八點至下午兩點﹐星期五早上八點到十一點﹐星期六到十一點半﹐星期日休息。可以在次得到巴里島的地圖及慶典活動日期表等基本介紹
登巴沙↑↑

金巴蘭(Jimbaran) 沒有SANUR或NUSA DUA的廣大﹐也沒又KUTA的喧囂﹐歐洲人最鍾愛的JIMBARAN幽靜的海。幾年前這裡還是小小的漁村﹐自從漂亮的飯店蓋起來後﹐紛紛吸引喜歡自然的歐洲人士前來渡假﹐但這並不因此失去原本漁村的風光。在海灘上輕輕鬆鬆的渡一天﹐傍晚欣賞日落景觀正是JIMBARAN最適合的遊玩方式。
金巴沙海灘↑↑


聖猴森林Ubud西北方不遠的Sangeh森林約有十畝的豆莢植物林區,被視為聖地。中央處有兩間廟宇,另一間在其外圍。此地住著許多猴子,被視為聖猴。據說此地原來野猴聚生,時常入侵農民之果園,農民不其擾。所以有人提議建廟吸引遊遊客,由遊客餵食猴群,並可兼賺取觀光費。此處另可仰視許多蝙蝠倒懸在巨高之樹梢遊客拜訪廟宇時,這些猴子會向遊客乞食。當地會販售餵食猴群的花生,穿長裙子的女性遊客得小心些,有些猴子會抓著裙底討食。
聖猴森林↑↑


其他景點介紹:


南灣海龜島從Nusa Dua沿著東邊的海岸往北走到盡頭就到了南灣(Tanjung Benoa),這裡是水上活動的主要活動區,拖曳傘、水上摩拖車、香蕉船等活動。南灣對岸不遠處的海龜島養了幾隻海龜、大蜥蝪、大蝙蝠與巨蟒供遊客合照。

WATER BOM水上樂園:在Kuta(庫塔)海灘南邊,佔地廣大,除了大型的游泳池之外,還有五道長達600公尺的「滑水道」.包括了250公尺的「懶人河」,沿岸種植著熱帶雨林特有的植物使得河邊景色宜人,保證讓您直呼過癮,各項水上冒險刺激的活動,都可以盡情地暢玩。
南灣海龜島↑↑


黃昏愛之船遊艇開向外海欣賞夕陽美景,船上並提供十分精彩DISCO歌舞秀,玩累了消耗不少體力,船上免費供應晚餐及飲料,讓每位旅客玩的盡興滿載而歸。 
黃昏愛之船↑↑


露露SPA Lulur  源自爪哇島, 是一種改善皮質使身體光滑的方法. 將薑黃,檀香,其他香木,核果,米粒等研磨成粉粒所調和成的棕色粒狀濃膠, 塗抹在身上讓其乾化. 稍後將這成硬掉的濃膠輕輕地剝除,如此就達到去角質,使皮膚光滑的療效. 接著將身體沖洗乾淨; 有些美容院還使用優酪,或混合牛奶與蜂蜜抹在身上, 使皮膚回復自然的酸鹼值. 最後在來一次溫水澡,浴池中滿佈鮮花,就在香味四溢中結束了一次奢華的皮膚理療過程。
露露SPA ↑↑


 

2010年12月1日 星期三

印尼小吃

印尼小吃

個東西有點像基隆廟口的那一攤甜不辣,
原本是蘇門答臘島籃榜 (Lambang) 這地方的小吃,現在四處都人在做了。
會做這個東西的感覺好像華人還是比較多。
好吃的 pempek-pempek 魚漿一定要放比較多咬起來的口感才會夠勁夠Q

調味汁又酸又辣,配著一起吃很搭配。

 
sate ayam

Ayam 印尼話就是雞,這個東西其實就是烤雞肉串。
醬料通常都是花生醬和獨家的秘方,每一家餐館都不太一樣。
印尼這邊有一種土產檸檬,叫做 jeruk nipis ,如果沒錯就是英文的 kalamansi
這個東西味道超好,我很喜歡,它沒有檸檬那麽酸,香味持續得也比較久。
好吃的 sate 一定要烤得乾一些,印尼的土雞肉也超好吃。
跟這邊的雞肉比,臺灣最好吃的雞肉我也只給60分。
但是印尼土雞好小一只,這樣一盤棋烤沙爹恐怕是差不多半只雞的份了。


↑伊旺在印尼雅加達最大的華人村椰風新城居住。
所經營的餐廳,離自己家不到十分鐘車程,相當近。
他的餐廳位在椰風新城最大的購物中心五樓,幾乎把所有東南亞特色小吃一網打盡。
整體佈置相當中國風,餐廳播放的音樂,是用二胡拉的流行音樂,酷吧!
↑這張照片上,是一碗用料超豐富的甜點。
剛吃的時候,伊旺要我們猜猜這是什麼,常識非常貧乏的我們,說這是摩摩渣渣,
還沾沾自喜以為猜對了。
結果伊旺說,這是「青蛙下蛋」!沒錯,仔細看看,正中央還真的有一顆白色的蛋,
是用果凍作成的。滿滿一整碗青蛙下蛋,用料之豐盛,
遠比創始的台北市士林夜市多太多了。
口感酸酸甜甜的,非常紮實。的確是好吃到不行,三兩下子,
我們就吃了個碗底朝天。


  


Es Campur

↑印尼的冰品甜食好吃得沒話講,最主要是他們的食材很豐富。
這裏面有 Avocado 椰子肉,樹薯 (cassava) 發酵做成一粒粒紅色像是臺灣粉圓的東西,
還有一種叫做 kolang kaling 煮熟的半透明的果子
混在一起,加上棕櫚紅糖漿水,一盤冰不知不覺幾口就吃完了。
印尼傳統小吃
↑照片上排滿整張桌子的,是印尼道地的傳統小吃。
光是香蕉就有好幾種做法,左邊的是烤香蕉,
最右邊的則是把香蕉當薯條來炸,裹著麵包粉炸成金黃色,外皮酥脆,內饀鬆軟,
嚐起來味道有點像咱們宜蘭的糕渣。
不過口感,還要更軟點。由於香蕉本身就帶甜味,
因此味道帶著淡淡的甜香,的確不錯吃。

做出這一整桌小吃招待我們的,是自稱「食物藝術家」的伊旺,
他自己就是餐廳老闆,每天都會回到他自己設計的巴里島式住家,享受享受,
很懂得生活藝術。伊旺說,印尼的香蕉比較「矮肥短」,直接吃的話,口感比較酸澀一點,肉質也不像台灣的香蕉那麼軟。不過拿這種香蕉,做成的各種料理,特別對味。
反而可以把印尼香蕉的美味,發揮的淋漓盡致。
因此印尼人常常拿香蕉,做成各種料理,炸香蕉和烤香蕉,只是基本款。
中間的蒸花生,台灣也有,比較不特別。

↑最下方的是椰子麻糬,吃起來QQ甜甜的,
配著外面包裹的椰子粉吃,口味超級讚!



其實印尼最著名的料理,還是咖哩。
而且是那種純南洋風味,黃色的辣咖哩。除了咖哩,海鮮在印尼也是天天吃到撐,
價格也很便宜。
此外,也吃的到著名的沙嗲串燒,和南洋風味的印尼沙拉,口感類似泰式沙拉,
酸酸辣辣的,但是很開胃。
印尼人還會把米飯用椰漿煮過,成為金黃色飯粒,美其名叫「黃金飯」。
吃的出椰子的甜味,讓米飯口感更溫順,算是印尼餐點的特色。

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印尼傳統服飾 batik

 Batik「巴帝」一字是由爪哇語「amba=寫」及「titik=點」而來,Batik係一種製造過程煩瑣之布料產品,其中棉布料先以液態蠟繪圖後再染色,待色澤吸附於布後再進行脫蠟及後續晾乾之。它也是印尼民族的象徵,同時和爪哇文化密不可分,除了爪哇以外,印尼境內其他島如蘇門答臘、加里曼丹、蘇拉威西都有不同風格之巴帝布料。一般巴帝以紗龍方式呈現,其長度為2.25公尺,目前除了衣物用途以外,也以巴帝製作帽子、包包、裝飾品、寢具、家俱、等產品、仿間也有作家以巴帝圖案作畫。





   
巴帝之發原地   

    Batik是具有高度藝術價值之產品,有關巴帝製作技術的由來和其製作技術何時傳到印尼未有明確記載,據說巴帝製作技術之起源是位於4世紀初的美索不達米亞南邊有一稱為蘇梅利亞的古文明,後來透過印度商人傳到爪哇,Majapahit.王朝Raden Wijaya (1294-1309)當皇帝時期,皇親國戚已製作各種圖案之巴帝,當時只在朝庭慶典穿戴,被定位成高級且獨一無二之服飾布料,因此只有皇親國戚、貴族才能穿戴,一般老百姓無法接觸到此產品,當回教被傳入爪哇前,巴帝還是皇親貴族壟斷的專屬布料,當荷蘭人統治印尼時期,多數皇親貴族加入反荷蘭殖民行列,這些人由皇宮逃避到鄉下起義的同時,開始和民間百姓交流,可能是為了募集反荷經費或生活所需,開始製作巴帝販售,也把製作巴帝的技術傳授給大眾,因此巴帝不再是高不可攀的高級皇親貴族的專屬布料了。目前除了亞洲的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印度、依朗、斯里蘭卡之外在非洲也有巴帝,但是整體而言,爪哇巴帝不但具有特殊風格而且是聞名世界的。 


巴帝的種類

    目前的種類有batik tulisbatik capbatik printingbatik sablon 。以往爪哇婦女投入巴帝製作是為了賺取生活所需,因此製作巴帝的工作成為婦女專利,當batik cap技術被推出以後,才開始有男士投入製作巴帝行列,其中爪哇沿海”Mega Mendung”風格的巴帝就是典型的男士傑作,所以沿海一帶男士投入巴帝製作是很平常的事。巴帝的圖案及顏色也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起初巴帝的圖案及顏色變化不大、因為受到中國及殖民文化影響,前者喜好大紅且色澤鮮亮或鳳凰圖案,歐洲人喜歡「花」:如鬱金香、建築物及馬車為圖案,也喜愛藍色的巴帝,傳統巴帝然保有其原來風格、圖案與色澤,尤其是參加傳統活動必須穿戴的巴帝,因此也能代表各族群之特殊風格。以往巴帝的製作技術是由前輩傳給晚輩為主,因此某些花紋款項自然演變成某個家族的特色,甚至還能代表其社會地位,比如某些花紋款式僅由日惹、和蘇拉嘎大皇宮貴族穿戴。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有關品管人員的待遇與發展

工作性質

工業工程技術員之主要工作係在工業工程師指導監督下,負責測量並記錄生產、維護及其他有關工作所使用之工時、方法、速率等,協助工業工程師建立標準及提高工作效率;品管技術員則是在品管工程師的指導下,從事品質管制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報告與存檔,推展品質管制制度以確保產品品質符合顧客需求。 依據部分業者表示,因工業工程包含的範圍很廣,其主要工作內容以生產管理、品質管理、物流管理為主,在專業層次較高的工程師職務較易區分為「工業工程師」與「品管工程師」,但專業程度較低的技術員則大多專注於品質管制作業,因此統計資料與實務上皆以「品管技術員」人數較多。
        
品管工作的分工方式依企業規模大小而有不同,大型企業分工較細,會將品質管理工作再細分為進料檢驗(主要針對採購之原材物料訂定要求標準並進行檢驗)、製程檢驗(負責確保產品製程依照作業標準進行並加以監督,檢驗產品並對不良品找出原因、尋求改正措施)、可靠度品質保證(評估產品壽命,設計並執行維修、保養、置換等策略)等;而小型工廠的品質管理通常就涵蓋了以上所述及的所有相關工作。若將品質管理作業概分成「檢驗」及「管制」兩大部分,則工業工程技術員的工作內容較著重在「管制」,而品管技術員的工作內容較著重在「檢驗」。
        
要做好品管工作必須先對產品的品質特性及製造過程有初步了解,剛進公司的這類技術員通常需要見習一段時間(大約三個月),有經驗者可直接規劃標準及動線以改善生產效率;新進者則必須從單一工程做起,分析一個工作的步驟及作業時間,蒐集資料、統計分析並提出相關數據告知主管或有經驗的前輩,以做為改善作業流程之參考。 本職業依工作內容之差異而需要使用不同的工具以完成主要工作:「管制」部分著重流程改善及效率提升,常用的工具為辦公室套裝軟體(Office)、電腦繪圖軟體(Auto CAD)、統計套裝軟體(如SPSSSAS(1))等;「檢驗」所需使用的工具則視產業及產品而定,機械廠可能必須使用測微器、千分表、硬度器等,電子產業可能需要量測電流或操作電阻儀器、示波器等。
        
這類技術員在工作上需要接觸的人員也很廣泛,頻率最高的通常是現場作業員、帶線主管、直屬主管或工程師,其次還有協力廠商、上下游客戶等。
工作環境
品管檢測的工作環境主要是在生產現場、進料及產品檢驗部門,管制分析的工作環境則是辦公室、無塵室或實驗室,發生職業災害或職業病的風險相對較低,雖然生產線上可能會有噪音或粉塵,但停留時間並不長,對身心健康影響程度不大,主要壓力來源可能是主管或顧客對於產品的要求。就業情況 依據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統計資料(2)顯示,民國977月工業工程技術員的總受僱人數約15,500人,主要集中在工業部門,製造業占八成四、營造業占一成二,比重最高的前三個細行業依序為電子零組件製造業(33.9%)、成衣、服飾品及其他紡織製品製造業(7.2%)、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6.3%);服務業部門僱用工業工程技術員的情形較少,僅占2.5%,行業別人數資料如下表所示:

        
在品管技術員部分,民國977月總受僱人數約53,800人,遠較工業工程技術員之人數為高,雖仍集中於工業部門(約占八成九),但各行業間之分布結構較為分散,服務業部門中的批發業亦占有相當比重(約占7.3%),顯示品管技術員可從事之行業較為多元;除批發業外,僱用品管技術員較多的細行業有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占23.8%)、金屬製品製造業(占10.3%)、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占9.5%),品管技術員之行業別受僱人數資料如下表所示:

        
隨著全球化引起的產業競爭壓力,消費者對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改善製造流程、提高產品品質,業界對品管人才的需求正不斷增加,加上製造業西進中國大陸以及當地仍普遍缺乏品質管理概念之故,對岸的需求甚至比台灣更大,造成相關技術人員供不應求的現象。

        
僱用型態可概分為典型僱用及非典型僱用(3),本職業雖多為典型僱用,但非典型僱用型態卻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尤其在公司內部的技術員人力不足時,更常運用派遣人力應付一時的急需;依據部分製造業者表示,本職業典型與非典型僱用之比大約為82
雇主選用這類技術員時通常會偏好具備工業工程或品管相關背景的求職者,由於台灣的專科學校多已改制為技術學院,小規模企業若願意接受高、中職畢業者,則會在進用之後再針對各行業的需要加以訓練、培養,但高科技的大型製造廠多偏好具備學士學歷的應徵者。這類技術員在專業上的門檻並不高,良好的學習態度及敬業精神才是企業所重視的。

        
目前國內關於品質管理的證照主要是由中華民國品質學會(Chinese Society for Quality)認證,有品質技術師(Certified
Quality Technician
CQT)、品質工程師(Certified
Quality Engineer
CQE)、可靠度工程師(Certified
Reliability Engineer
CRE)等,CQT是品管工作的入門證照,考試內容涵括統計、品管及相關品質概念, CQECQT的進階證照,CRE則偏重在研發品管工程;另外,工業工程方面有中國工業工程學會(Chinese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ngineers)的工業工程師認證。有志者可先參加或研習相關專業課程並經考試及格取得證書,對於求職會有相當的加分效果。

        
訓練內容主要分為通才及專業課程兩大類,前者包括全面品質管理(4)、品質意識等,訓練對象並不侷限於工業工程及品管人員,而是公司所有成員都必須參加,目的是希望所有人員都具有品質管理的觀念;後者通常並非在教室上課,而是在生產現場學習,除了一些基礎項目(如產品品項、特性、製程等)之外,一般會由單位主管或資深員工直接指導現場工作所需技能。

        
這類技術員的升遷管道可分為二類:「專業技能職務」與「管理職務」,在「專業技能職務」方面,企業會定期或不定期地考核員工的工作態度、專業知識與技能,若達考核標準則晉升機會較大,一般的晉升路徑為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副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在「管理職務」方面,具備外語、溝通協調及管理相關能力者較有機會轉換為管理職務,晉升模式一般為技術員班長組長課長廠長或經理。 
薪資收入: 依據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類別薪資調查資料顯示,977月受僱之工業工程技術員平均總薪資約41,000元,行業間的差異頗為明顯,若排除公營事業單位,則偏向高科技的產業薪資略高-經常性薪資(包括本薪、固定津貼、按月獎金)及非經常性薪資(包括加班費、非按月發放之獎金及紅利等)均較高,紡織業平均約60,500元,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平均約39,800元,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平均39,700元,成衣服飾品及其他紡織製品製造業平均約32,900元;但偏向傳統產業之民營事業單位除機械設備製造業平均仍有31,000元之外,其他大多低於30,000元,營造業中的機電、電信、電路及管道工程業平均約42,000元。品管技術員平均總薪資約37,400元,工業部門平均約37,500元,高於服務業部門之36,800元;除極少行業之平均薪資高於工業工程技術員外,大部分行業之平均薪資均低於工業工程技術員,在二者所需背景相似的基礎上來看,工業工程技術員之薪資似乎對尋職者較具吸引力;品管技術員雖也有高科技產業之平均薪資略高於傳統產業的現象,但不若工業工程技術員那麼明顯,且主要差異來源係非經常性薪資造成,高科技的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平均約38,900元、化學製品製造業平均約36,400元,化學製品製造業平均約36,400元。 前景與展望  品管界的前輩曾經說過:「品質是一種完美的境界,品管是一種追求完美的過程」。在全面品質管理的推動下,「品質第一」早就成為不容忽視的概念,因此品質管理類的人員已逐漸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人才,尤其政府大力推動國際化、自由化的趨勢之下,這類人員正是企業因應變局、迎接挑戰的最得力助手。

        
未來工業工程將朝向研發管理及運籌方面發展,運籌指的是供應鏈管理(5)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也就是走向安排、規劃;品質管理則將朝向研發的品質管制轉型,如品質機能展開(6)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QFD),以確保研發出來的品質能切合客戶需要,達到研發後馬上做好品質管制的目標。

        
品管技術員就業的領域極廣,早年盛行於製造業的ISO品保認證系列近年也推廣至服務業;政府為促使工商業及政府機構提升其產品或服務品質,特別設立了國家品質獎(7),激勵各界以優異品質作為企業經營追求的目標,更說明品質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品質管理從業人員在此環境下將有無限的發展空間。